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通常指脊髓受到外界各种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脊髓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这可能会导致脊髓功能丧失。常见的成因为车祸等造的外伤、或贯穿性脊髓炎等相关疾病,根据损伤位置的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从完全无征兆到半身不遂、完全瘫痪都可能存在。


脊髓损伤治疗的难点在于神经传导重建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因为发生损伤后,神经损伤一旦被瘢痕替代,神经元的再生和重新连接希望就很渺茫。一般认为这个时间为 6 个月。

脊髓损伤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脊髓病在世界上总发生率约20-40人/每百万人/年,每年新增病例约1万人,损伤时平均年龄为31.7岁,约有病人230,000人。

一直以来脊髓损伤的治疗都是医学难题,传统的治疗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但未能在神经功能上取得根本改变。而干细胞有望给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根本的改变。


正如文汇报所述,脊髓损伤、肾病、帕金森等疾病,既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能带来突破性治疗进展的,非干细胞治疗莫属。

2014年6月12日,一名叫诺平托的下肢瘫痪青年仅仅依靠「意识」的力量驱动仿生外骨骼,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踢出了历史性的一脚。


针对脊髓损伤,以往没有明确的治疗办法,多以支持和康复治疗为主却收效甚微。在过去数十年,对于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再生,干细胞移植等技术领域,随着近年来科学界与社会各界对干细胞技术发展的持续关注和升温,有望加速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干细胞可分化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轴突再生,使神经纤维形成新的髓鞘, 保持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干细胞通过各种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修复与再生,为患有脊髓损伤等难治性疾病的患者带来康复的希望。


国内外典型的案例回顾

2016年12月8日,一篇干细胞疗法有望在中风或脊髓损伤后恢复运动功能的相关报道发布在Nature网站上。其中31岁女性中风患者SoniaOlea Coontz参加了一个小型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接受了干细胞治疗后,能举起自己右手臂过头顶,说话也变清楚了。她已经不需要轮椅,并在36岁怀上自己第一个孩子。Coontz的主治医生,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主任Gary Steinberg说,Coontz是干细胞治疗的“奇迹病人”。


2016年3月Boesen在一次车祸中汽车撞在一个电线杆损伤了颈椎。1个月后,医生向Boesen移植了干细胞,2天后Boesen的手就可以活动,几个月后夏天,他的一个脚的脚趾也能活动。

2017年广州日报的一则新闻——《坐轮椅14年 奇迹站起来》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64岁的脊髓损伤、下肢瘫痪患者陈双喜,经过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年后,8月18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病房里奇迹般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并在支具辅助下缓慢迈开脚步,这意味着我国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领域获得了新突破。


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鞘内注射人同种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及机制研究”正在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开展研究,有望造福更多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生活质量低下的病人。

近年来干细胞科技的发展,开启了脊髓损伤治疗的新大门。研究均证实: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将是解决脊髓损伤重大医学挑战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河南省遗传资源细胞库


简介

河南省遗传资源细胞库是依据《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设立的,集河南省干细胞公益与自体储存、新型细胞技术研发及信息交流公共服务、干细胞临床试验及及干细胞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干细胞制品的申报注册上市为一体的干细胞全产业链开发平台。承担了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项目(项目编号:YCZYPT[2018]03-1号)在河南省建设运营工作。


河南省组织细胞生物医学转化工程研究中心由河南省发改委批准设立,与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共建,我库与郑州大学精准医学中心、河南省基因测序与转化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内权威机构均开展深度科研合作,坚持以“承载生命重托,守护人类健康”为经营使命和社会责任,为河南省乃至国际化细胞医学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

我们将不会公开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必填项已用*标注。